当前位置:首页 > 焦点 > 从“看展”到“讲展” 银发志愿者在博物馆找到“乐龄”日子

从“看展”到“讲展” 银发志愿者在博物馆找到“乐龄”日子

2025-07-19 13:47:22 [焦点] 来源:凝香馨轩站

近年来,看展“去博物馆看展”成为一种文明风气,讲展不少人都成为博物馆的志愿者博找“忠诚粉丝”,其间就有许多“银发族”。物馆他们中的乐龄一部分资深“博物馆迷”还活泼在各地博物馆的服务前台、预定处等地,看展为咱们解说、讲展服务。志愿者博找博物馆由于他们的物馆存在更具温度,他们的乐龄晚年日子也更显充分。

在浙江良渚博物院的看展志愿者服务台,75岁的讲展资深的“蓝马甲”银龄志愿者吴健民,现已为大众服务了11个年初。志愿者博找数万字的物馆解说内容,每一件文物背面的乐龄前史,吴老如数家珍娓娓道来,那些熟睡的文物似乎被唤醒,韶光长河里流动的故事,滋润着每一位停步倾听的观众。

良渚博物院文明志愿者 吴健民:博物馆就像一个晚年大学相同,咱们在这个渠道上进行沟通,互相学习。十分好的一种气氛,只需我身体答应的情况下,我十分舍不得脱离这个集体。

在这里,像吴健民这样60周岁以上的晚年志愿者就有28位。他们不仅是文明传播者,也是终身学习者。博物院安排的考古讲座、手艺活动、文明沙龙,他们场场不落。

良渚博物院文明志愿者 陈中柱:银龄志愿者这个团队有晚年人那种凝聚力,我尽管退休了,可是老有所为,老有所乐。

山西博物院“博物馆里的晚年大学”主题系列文明服务项目,结合时令、节气、重要节日,精心策划,特别为银龄集体推出艾草锤手艺制造活动。

山西省太原市民 张玉柱:咱们不要老坐在家里,出来,咱们又学到了东西,也长了才智了。

山西博物院还以收藏精品文物和暂时展览作“物”的支撑,使用资源规划活动,对年满60周岁的晚年人撤销网上预定,持晚年证、身份证可直接挂号进入,助力“银发族”完成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的“乐龄”日子。

山西省太原市民 章谦生:咱们80多岁了,今天能来到山西博物院观赏五千年的我国文明史,有这么多好的文物,特别是解说员解说得那么好,咱们特别震慑!

山西博物院大众服务部志愿者服务科科长 刘超:在这里,晚年观众从隔着柜观展的局外人变身文明服务的主角,畅享家门口的文博大餐,而博物馆也成为传递爱与温暖的文明港湾。

(责任编辑:焦点)

推荐文章
热点阅读